你想不想健健康康活到100岁?
你想不想健健康康活到100岁?
你想不想健健康康活到100岁?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说到:
【原文】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翻译】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很多人都是在身体出了问题之后,才感受到健康的重要。于是求助于医院、医生、医药。一边忍受病痛,一边付出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健康这东西是金不换的,失去了才知道重要!
也不要把自己的健康寄希望于“药神”或者“神药”!
有件事真的不能再等了,那就是——重视健康和投资健康。
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个“未病”就是机体已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阴阳失衡、气血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等问题,但又没有进入真正的疾病病理状态,正属于病与非病之间的亚健康。
健康时或亚健康时养生,能及时调理身体状态,避免疾病发生!
那么如何正确养生呢?
盲目地跟随别人的养生方法或建议,实际是做了错误的群体化养生!
任何不顾人的个体化差异的养生都是错误的!
比如男女养生方法就不同。
成人儿童养生方法就不同。
女人或男人在不同的年龄,养生方法就又不同。
同一个年龄的男性或女性,体质不同养生方法就又不同。
同一个人,不同的节气里养生方法也不同。
养生要遵循个体化精准原则!
养生是个系统工程,单一维度群体化养生解决不了你身体的问题!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个体化精准养生?
1、找到自己的《节律养生》指南
2、找到自己的《体质养生》指南
3、找到此时此刻的《节气养生》指南
[节气养生] 个体化精准养生第三步!
三个维度有机融合才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个体化精准养生!!!
正确的养生是——“个体化精准养生”!
【节律养生】+【体质养生】+【节气养生】=健健康康活到100岁!
“二十四节气”申遗都成功了,你还对“节气养生”不以为然?
2016年11月30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创立的。
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直接反映出来,为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类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二十四节气同样紧密相连。
二十四节气养生是根据不同节气阐释养生观点,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创立的。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直接反映出来,为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类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二十四节气同样紧密相连。
小满
在每年5月21日或22日,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拉开了帷幕。这个时候是各种邪气肆意侵袭人体的时候。所以“未病先防”是小满时节养生的主要原则。
小满节气后,气温会显著升高。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将达到22℃。相比之下,其他地区进入夏季的时间较为缓慢,但南北温差逐渐缩小。
此时虽 然已经入夏,但是冷空气仍然可能来临,即俗话说的“小满前后一场冻。”小满来临之后,强对流天气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如雷阵雨、冰雹等。
此时“湿邪”较重,人体的脾“喜燥恶湿”,受“湿邪”的影响很大。小满节气养生要从增强身体抵抗力开始。
饮食是养生中比较重要的环节。
小满节气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当人们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定或过食辛辣油腻之时,就会产生内热,如口舌生疮、便秘等。
养生原则:
小满节气养生要从增强身体抵抗力开始。饮食是养生中比较重要的环节,防止湿邪。
养生方法:
1、饮食养生
小满后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常食具有祛湿化痰作用的食物,如红豆、绿豆、冬瓜、芹菜、扁豆、莴笋、胡萝卜、黄花菜、木耳、荸荠、西红柿、鸭肉、豆腐、草鱼、大枣、杏、樱桃、西瓜、梨、香蕉等。
可食用菊花、芦根、沙参、元参、百合、淮山药、桑椹、鱼腥草、荷叶、薏苡仁(薏米)等制作的药膳。
夏季的天气较为炎热,尤其是小满过后,人体汗液的分泌会相对较多,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应以清淡的素食为主。
但要注意的是,素食所含有的营养元素较为单一,所以应适当搭配其他的食物,以保持营养的均衡。
要达到广泛摄取营养元素的目的,就应该选择不同的素食品种,最常见的就是蔬菜和水果,其中以颜色较为浓烈的营养较丰富。
在功效上,应该选择有养阴、清火功效的蔬果。
另外,最好搭配一些仿荤的素食一起食用,使营养更加均衡,如豆类、菌类、坚果类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鲜鱼类、生葱、生蒜、韭菜、辣椒、海虾、牛羊狗肉等。
可以适当吃些苦苦菜、槐花等。
2、起居养生
“高温高湿”“湿热交加”是小满过后南方大多数地区的普遍气候特征。
在这种天气下,人体在体温调节方面会出现障碍,进而产生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全身疲乏等症状;还有可能患上脚气、湿疹等皮肤病。
以上病症都是湿邪侵入人体所致。
“湿邪”是传统中医学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中的一种。
当人体缺乏正气,免疫力下降时,各种病邪便会侵袭人体,威胁健康。人体一旦受到湿邪的侵袭,便会造成五脏六腑连同经脉的损伤,损害的程度和部位不同,在临床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较为常见的是对肌肉、经络和骨关节的入侵。
但只要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就能够使身体远离湿邪,保持健康。
预防“湿邪”的发生应该避免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避免淋雨。在衣物选择上应以舒适透气为主。
在饮食上,可以吃些有利于脾胃的利湿食物,还可以选择一些清火降温的食物,如红豆、薏苡仁(薏米)、绿豆等。
小满时节多吃用这些食材熬制成的汤粥,既可以赶走湿邪,又能养胃健脾,增强免疫力。
其次,保持衣物干燥。如果衣服被汗液浸湿,应该及时洗澡,更换衣服。梅雨时节过后,要把衣服被子拿出来晾晒,防止其发潮发霉。
再次,下雨时要及时避雨。一旦被雨淋湿,应该及时更换湿透的衣物,然后喝些生姜红糖水。
小满的更多信息:
《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做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苦菜遍布全国,在虽然在各地的称呼有所不同,但其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却是一致的。
苦苦菜的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并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久服可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来治疗热症,古时人们还用苦菜醒酒。
所以,在小满时节吃人们喜欢吃苦菜,将苦中带涩、涩中带甜的苦菜,用各种烹饪方法处理,或凉拌、或腌制、或热炒,调剂口味的同时,也对夏季的热症有一定的应对作用。
【节律养生】+【体质养生】+【节气养生】=健健康康活到100岁!
[节气养生] 个体化精准养生第三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一起养生 » 一起养生原创:【节气养生】小满,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