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观点:
季节是一个统称的概念,在中医理念中,养生应顺应自然,
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每个月份甚至每个节气,
调整生活、饮食、活动的习惯,吃应季的食物、
做合适的运动,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处暑第一侯(8.23-8.28)鹰乃祭鸟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

处暑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后。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
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
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说,处暑节气,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即将成熟。
秋天的美景自古就被人们所传诵,
古人更是留下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之类的赞美之句。
这个时节,虽然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天气开始转凉。
但却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比较大。
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养生原则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处暑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人们常会感到既热又干燥,
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喉咙干燥,干咳无痰,发热等症状。
饮食上增应酸减辛,以助肝气,食物可选用银耳、
蜂蜜、甘蔗、梨、冬瓜、胡萝卜、海带、海蜇、芹菜、菠菜、
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热安神之品。 燥气伤肺,
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
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可多吃水果、
百合和一些滋阴润肺、润燥生津的粥汤。
建议多吃新鲜果蔬,尤其是梨和莲藕,还可将丝瓜皮、
荷叶等用于熬汤。
饮食养肺,多食酸味食物: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处暑应以滋阴润肺为宜,肺金太旺则克肝木,
故《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说。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
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起居养生
处暑养生“睡眠”很重要。
这个时期天气渐渐变冷,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中阳气的收敛而有所下降。
如果我们想使体内的阴阳之气达到平衡,以更好地适应天气的变化,
就必须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
处暑过后,天气虽然已经开始转凉,可由于“秋老虎”的影响,
气温不会一下子降得很低,这时正是“秋冻”的最好时机。
“春捂秋冻”的“秋冻”,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所谓“秋冻”,是指入秋后,,不要立即穿上厚衣服,而是让身体适当“挨冻”。
“秋冻”的道理在于,适当“挨冻”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对寒冷的抵抗力,
从而增强深秋以及入冬后呼吸系统对寒冷的适应性,
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同时,“秋冻”还可以满足“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求,
避免阴津伤耗、阳气外泄。 处暑,是阳消阴长的时节。
而且这个时候天气转凉,到处都是一片草木凋零的落败之景。
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心生哀愁。
中医学上也有“秋应于肺,在志为忧”的说法。
这个时节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非常容易导致人心情忧郁,
从而患上“秋季抑郁症”。 处暑时节,秋高气爽,风景怡人。
在这样的天气里,到户外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散步运动量虽然不大,
却能使人全身都运动起来,非常适合体质弱、有心脏病、
高血压等无法进行剧烈运动的中老年人。

散步不仅能帮助我们活动全身的肌肉和骨骼,还能加强心肌的收缩力,
使血管平滑肌放松,从而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散步还有助于促进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蠕动,
从而改善人的食欲。同时,多散步还能增大肺的通气量,
提高肺泡的张开率,从而使人的呼吸系统得到锻炼,改善肺部功能。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启天年生活”那里有更多的小伙伴在一起养生……
一起养生网(http://www.17yangsheng.cn/)关爱您的健康!
复制粘贴链接http://www.17yangsheng.cn/?page_id=89241
进入一起养生网免费测试你的中医节律体质,
获取专属于你的“节律+体质+节气”的个体化养生方案。
也可以代替你的家人测试体质,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关爱自己的家人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一起养生 » 一起养生原创:鹰乃祭鸟,处暑第一侯(8.23-8.28)如何养生?